6岁孙子在爷爷坟前吃供品引热议

每日热点 2024-04-06 10:06 阅读:

清明祭扫之后,坟前上供的供品你们那里是如何处理的?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认为,既然是给祖先的上供的东西,自然应该留在墓地。但是在我的家乡,上供的东西除了一部分酒水,水果,米团之类的会留在坟前,肉类是可以带回家的,不仅可以带回家,而且一定要吃掉,老人认为这些肉吃了会得到祖先的保佑。

日前,一段“孙子在爷爷坟前吃供品”的视频在网上传开,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和热议。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清明当天,6岁的小男孩随爸爸一起去扫墓,在祭扫仪式结束之后,在父亲的允许下,小男孩开始吃起了坟前的供品。这一幕被传到网上之后,顿时引发网友们的热议。

有的网友认为,供品既然是供奉给先人的,又给吃了回去,这是不是对先人有点不尊重了,祖先该生气了。在他们看来,供品就应该留在坟前,以表达对先人的尊重和追思。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首先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有些地方供品在祭拜完之后是的确可以吃的,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明所以就进行指责。

小男孩的父亲表示,这没有什么不正常的,而且他还进一步进行解释:在他们当地的风俗中,扫墓时带去的供品,在祭拜完毕之后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在他们那里,认为小孩吃祭拜先人的供品可以带来健康和平安。他自己小时候也曾吃过。他们不认为这是对先人的不尊重,觉得这是传统风俗的延续。

供品在祭拜之前当然是不能吃的,用享用过的,吃剩的东西供奉祖先,当然是不尊重,是肯定不可以的!但是祭拜仪式结束之后,供品的“任务”就完成了,分而食之并无不可。只不过,现在的小孩子不缺这口吃的,就算是允许他们吃,又有几个孩子会去吃,愿意去吃呢?这个6岁的小男孩在父亲的允许下能吃供品,算是比较听话的了。

这件事情也展示了我国各地风俗习惯之间的巨大差异。在我们看来或许有些行为显得离谱、不合逻辑,但在其他地方的风俗习惯中,这些行为可能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此习以为常。因此,当我们观察到有小孩吃供品这样的行为时,无需过于惊讶或指责。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是很重要的,我们应当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差异,而不是用狭隘的眼光去评判。

以坟前供品为例,清明祭扫这一传统习俗原本是为了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如果我们心怀孝心,一束鲜花便足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反之,如果我们只是流于形式,内心并无真正的孝心,那么即便烧再多的纸钱、买再多的供品,也只是徒劳无功。因此,我们在参与这些民俗活动时,更应注重内心的虔诚与真挚,而非仅仅关注外在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