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外长称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英媒:西方陷入“脱钩”错觉不是与中国脱钩

信息 2024-04-02 11:13 阅读:

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问北京,引发了西方的热议。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的访问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两次访问展现了未来经济脱钩时代的许多悖论。

马克龙和冯德莱恩前往北京,展示了欧洲对华的统一态度。然而,随行的大批法国商界领袖却引发了外界对巴黎奉行重商主义外交政策的指责,让欧洲看起来分裂。

冯德莱恩在访华前发表演讲,认为欧洲应该“去风险”,而不是与中国脱钩。她表示,完全脱钩是不可取的,西方应该降低半导体、电池和关键矿产等战略领域的风险。七国集团财长也谈到了供应链“多元化”的必要性,并计划“赋能”新兴经济体。

与此不同的是,安瓦尔·易卜拉欣访华时并未谈论脱钩。相反,马来西亚领导人赞扬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并带回了价值近390亿美元的交易。

南方国家领导人前往北京的景象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警惕。尽管西方领导人试图摆脱全球化,但许多亚洲国家仍认为中国对其经济至关重要,他们并非寻求脱钩,而是希望与北京进行更多贸易。这可能导致西方脱钩政策实际上产生相反的结果。

全球企业正在谈论“友好外包”,将生产转移到印度、墨西哥或波兰等地。或者选择在东南亚建立生产设施,因为那里的大多数国家在地缘政治上保持中立。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通常被视为脱钩的赢家,吸引西方公司从中国转移。

然而,脱钩并未真正开始。虽然人们谈论供应链去风险和弹性,但其他行业很难看到类似的举措。西方跨国公司更倾向于“中国+1”战略,继续在中国生产产品,同时选择另一个制造基地作为对冲。

但如果地缘政治局势恶化,企业受到惊吓,脱钩速度加快,会发生什么?许多人认为,生产转移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吸引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向西方靠拢。然而,这两种假设都是值得怀疑的。

世界各地的企业正在转移生产活动,但大多数零部件仍然来自中国。这导致东南亚等地区国家在经济上更加依赖中国,而不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全球供应链的转变似乎减少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依赖,但供应链的脆弱性仍然存在。

冯德莱恩认为“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欧洲利益”。考虑到全球化结构的复杂性,即使部分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也可能比看上去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