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太空探索,中国寻求人类“开源”新方式

科技 2024-07-03 08:01 阅读:

来源:环球时报

近日,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的新闻,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离不开生存、发展和资源的现实考量。科考探明,月球上已知存在矿物100多种,特别是月壤中还含有地球上少见的氦-3。氦-3作为清洁、高效、安全和廉价的新型核聚变燃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可以说,月球特有的矿藏和能源将是地球文明发展的重要储备,对人类命运具有深远影响。

面对人类共同发展的诉求,西方国家却早已做出回答:10年前,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若十几亿中国人都过上与美国人一样的生活,将给世界带来灾难,也将是人类的悲剧。虽然这一回答是以地球资源有限为前提,但其对待十几亿人发展权的态度,明白表露了西方国家对占据全球资源分配主导权的“理所当然”,并忽略西方国家才是全球资源消耗大户、碳排放大户的事实。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全球资源的争夺及对发展中国家的遏制从未停止。一是殖民掠夺。从16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纷纷在全球建立殖民地。或以武力或以不平等贸易,这些国家掠夺了大量资源和财富,完成了其工业发展的“原始积累”。二是垄断大宗商品供货和定价权。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基本由西方国家垄断,而其源流是殖民垄断经金融化形成国家的期货市场定价机制。三是发展中的“债务陷阱”。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国内资金不足的问题,多数得通过西方主导的金融机构进行国际贷款。当这些债务国经营不善或受西方经济危机冲击后出现再融资难、债务高企等问题时,西方国家就能轻松收割这些国家的优质资产。四是化石能源转型。在全球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人类生存红线的背景下,控制化石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从长远来看对全球有利,但在中国推出物美价廉的绿色能源产品之前,缺资金、缺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只能陷入发展工业和保护环境的两难境地,西方国家更凭借舆论优势将环境议题政治化、武器化,将发展中国家锁在产业链下游。

事实证明,以高资源消耗为代价的西方式现代化不可持续,其经验于发展中国家亦不可取。现代化的核心是发展问题。西方工业化对化石能源的无节制消耗和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凭借全球化将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也转嫁了污染代价,但作为后来者的发展中国家却无法再复制这种模式。不仅如此,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实践不具有公平性和包容性,资本驱动的全球财富聚集正让“南北差距”不断加剧。

平衡资源环境约束与保障发展是一项全球性问题。近年来,人们越发重视与自然界的关系。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可持续发展议程。但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问题,阻滞了全球绿色转型的脚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变成“海市蜃楼”。如何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缓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紧张关系,解决世界性贫困、气候变化等问题,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

中国正在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外另辟蹊径,走中国特色的和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并积极寻求另一种“开源”方式——外太空探索,来突破地球资源上限,与各国共享发展红利。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14亿多人口规模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令人瞩目。多年来,我国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实际行动推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将绿色、和平、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融入合作中,并有条不紊地推进外太空探索,稳扎稳打地向月球、火星迈进。面对“新太空竞赛”“太空武器化”的杂音,我国始终主张太空资源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而非一国私产,并呼吁各国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以实际行动推进国际合作,更显大国担当。此次嫦娥六号上搭载着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国际载荷;后续嫦娥七号的合作将扩大到7个国家,充分展现了我国对国际合作的开放态度。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坚持发展合作、和平利用外空将增益全人类的共同福祉。此次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一步,也是人类和平利用外空、迈向全人类共同梦想的历史性一步。